发病季节:5-10月份,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病因: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环境恶化*引起。
蝌蚪孵出的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6天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等。另外,开始投喂蝌蚪粉。前期一般是1斤蝌蚪粉/10万蝌蚪,早晚各一次。待蝌蚪养殖到30天左右,即可以开始蝌蚪粉与蝌蚪粒混合投喂,一般投喂4-6天,全部转为蝌蚪粒投喂。待蝌蚪养殖到40-50天左右,蝌蚪开始变态,先伸出后腿,待60-70天时,伸出前腿,尾部逐步退化,完全变态成青蛙小四脚。
蛙池
蛙池外围绕着1.2米高的尼龙围网,这样既可防止逃走,也可保护它们免受蛇、老鼠、黄鼠狼等天敌的迫害;要注意的是,为了将围网牢牢固定住,需要每隔2~3米打一等高的桩,并且,将围网下部缝上黑色塑料布,埋入土中0.2米深,围网上端要做成T字型,防止青蛙外逃。整个养殖场要用围网架起网棚,防止鸟类等天敌捕抓青蛙。
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腹水病
症状:患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显。
发病季节:3-10月份,发病率可达50%,致死率30-50%。
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
防治:定期拌多维,增强*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内服有一定效果;建议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另外降低养殖密度。
卵块采收及孵化
卵块采收的时间,一般是早上7、8点,下午1、2点。采回来的受精卵放入到已经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进行孵化,需要注意的是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较,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较,必须朝下。蛙卵的孵化率一般为**,如果被翻转,会导致无法孵出蝌蚪。目前放养密度根据一般在80000尾/亩,有的甚至放到了100000尾/亩,按照90%的成活率,每个卵块按2000粒计算,一般每个池中放养15~18块。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歪头病
症状:多发生在幼蛙阶段,行动异常、病灶明显,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
致病菌:脑膜败血黄杆菌
防治:尚无有效药物;主要以提前预防为主,定期加多维和三黄散等,提升蛙*力,**良好状态;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