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蛙肉的食用价值被人们所了解,养殖基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在养殖青蛙时经常会遇到青蛙蝌蚪期成活率低的问题,下面带您了解原因,快来看看吧。
一、水环境质量差。
在养殖蝌蚪时,如果长期不换水,养殖密度过高,蝌蚪自身排泄物多,就很*出现水质污染,造成蝌蚪缺氧等问题,影响成活率。
二、饲喂不合理。
养殖厂家建议大家蝌蚪在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在投喂饲料的时候应该遵循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否则投喂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蝌蚪出现肠炎等问题。
青蛙蝌蚪期的成活率主要受水质和饲养管理的影响,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池的建造也十分重要,应该科学合理。
来电洽谈:打电话进行沟通洽谈
实地参观:到基地进行参观考察
签定合同:看到青蛙苗满意可以签定协议订货
蛙苗配送:预约提蛙苗时间,进行发苗打包
开始饲养蛙苗:进行蛙苗养殖过程
提供专业技术:提供养殖上面的技术培训分享
定期回访:按时进行养殖情况回访了解
青蛙成长养大:青蛙逐步成长养大过程
协助销售:帮助养殖户成品青蛙或者回收销售
合作愉快:养殖户收益后,后续长期合作
场地选建
1.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0平方米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
2.产卵池、孵化池:面积200平方米为例,其中在池当中修建宽1.8m,深度0.35m孵化池。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场地建设不同 孵化池也有所不同。
3.蝌蚪池、变态池:采斜坡式,高低落差0.25m-0.35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4.幼蛙、成蛙养殖池:如果养殖池保水不好则池壁要衬上一层塑料薄膜,池的一端略**另一端,便于排水清洗。养幼蛙时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饵料台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2m的养殖围网,围网应向池内90度稍倾斜以防逃逸。
养殖方法
1.青蛙的培育:经过一个冬眠,到开春即3月上旬,温度上升到16℃以上时,青蛙就要开始觅食,此时要投喂固体饲料等,让青蛙近快恢复体能,以利下一阶段繁殖、孵化。 (江苏泰诚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立体青蛙养殖技术,可直接繁殖孵化)
2.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术是养殖的关键技术,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备,也就是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青蛙从温棚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温在20℃以上。正常情况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青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小时-16小时就全部产卵。产卵池每天上午8点以后要注意观察,当卵团充分吸水膨胀就捞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时较适温度20-28℃,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孵化时较好让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将受精卵移动,以免与池底粘连,导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响孵化率。
3.饲养技术: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饲料优质多样化。投饲料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饲料2次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放1号料,最后完全过渡到饲料喂养。**投饵,在池底向排水口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积1/4-1/5的陆地作为投饵处或设固定的饲料台,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日常管理
1.白天穴居,因此应在池内设置隐蔽场所,如种植水生植物或在周边种植蔬菜、瓜果等。幼蛙期较怕惊动、强光,对周围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在幼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边环境的安静。
2.及时清除残食、粪便,更换池水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
3.投喂的饲料粒径大小以能一口吞食为宜;饲料表面光滑,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饲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
病害防治
1.红腿病
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防治:(1)将病蛙捞出集中在一个池内,用庆大霉素浸泡,用药量约50-150mg/L,每天1次,连续3天;(2)若蛙仍能摄食,可在饲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时添加护肝用多维等药物,连续投喂3天。
2.气泡病
症状:一般发生在蝌蚪期,腹部肿大,消化道内聚集大量气泡。
防治: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15g/立方米。
3.胃肠炎
症状:病蛙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摄食,在池中瘫软无力,捕起时缩头弓背,解剖可见胃外表有树枝状充血,胃粘膜出血,肠道外表发红,胃肠空。
防治:在饲料中添加盐酸黄连素4g/kg饲料或氟呢酸2g/kg饲料。
4.敌害
蝌蚪期敌害主要是昆虫,幼蛙期、成蛙期主要敌害是蛇和鼠。
预防:(1)把好进水关,进水口要用筛绢网伸到过滤,严防敌害生物的虫卵或幼虫随水入池。(2)养殖池四壁要光滑,防止敌害生物栖息繁殖。也可在养殖池外兼养一些鹅、猫之类的家禽、畜,来驱逐和消灭蛇、鼠等敌害。
蝌蚪养殖技术
1.蝌蚪选择。在青蛙养殖过程中,蝌蚪的选择尤为重要,须选择经过驯养吃人工配合饲料的种蛙繁殖的后代。其次选择体质健壮、破膜后5~7天的蝌蚪,此时蝌蚪规格大,卵黄吸收完全,运输过程中损失少。蝌蚪入蛙池前,首先将氧气包放入池中,等水体平稳后再投放蝌蚪,蝌蚪的投放数量在200~500 尾/米2。其次,以投放同一批次的蝌蚪为宜,避免后期蝌蚪生长发育差异导致成活率低,驯食困难。
2.投喂管理。放苗后即开始投喂40%的蛋白质粉料,每天投2次,晚上投喂量的比例占60%以上。开始投喂量为每20万尾蝌蚪投喂1公斤,以后再逐步增量。在每餐投喂时,做到无剩料即可。如果出现蝌蚪断尾,则表明食物不够,为蝌蚪互相残杀撕咬所致。在投喂过程中,要坚持拌喂保肝护肠药物,以有利于蝌蚪肠道健康,增强蝌蚪体质。蝌蚪养殖约 45 天后,开始进入四肢发育,此时投喂的饲料可以配合投喂粒径1.1毫米的青蛙颗粒料,投喂比例由10%逐渐增至**,直到四肢生长发育完成。
3.水质管理。蝌蚪养殖周期一般在55天左右,由于蝌蚪以鳃呼吸为主,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因此要保证水体充足的溶氧含量。由于蛙池水体偏小,粉料又有一定的散失,因此很*导致池塘水质过肥。在养殖过程中需持续调水,避免水体pH值偏高、藻类过多、夜间耗氧过大,导致蝌蚪出现应激、缺氧等症状。保持水质透明度在15~20厘米,必要时采取换水操作。如果抽取地下水换水,建议加水时加应激灵,避免水温变化以及水体二氧化碳含量大导致蝌蚪出现应激反应或者死亡。
4.疾病预防。(1)寄生虫:选择**或者无鳞鱼类**的杀车轮虫药物进行查杀。(2)气泡病:及时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新。水质过肥时使用药物或海联科3102调节水质。